发表时间: 2018-08-28 18:45:13
作者: 安徽新徽商促进会秘书处
来源: 安徽新徽商平台
浏览:
华夏文化普中华
大禹治水利万家
楚汉相争壕城战
汉刘高祖明朝见
蚌埠凤阳皇帝乡
人杰地灵美名扬
火车淮河两条龙
三县六区产业兴
石榴花鼓传乡情
珠城闪耀世界名
(蚌埠山水美不美 名人骚客都陶醉)
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是安徽省地级市,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地级市(1947年元旦)。下设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龙子湖区四个市辖区,管辖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三个县。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2017年总人口381.25万,境内山水相连,四季分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誉。
一、蚌埠名字的由来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传说:“淮河边上有户姓吴的人家——吴老爹和他的儿子吴孩每天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过着农耘生活一天,他们出去到河边干活打鱼时,吴孩看到一只鸬鹚啄住的河蚌,河蚌拼命的挣扎,吴孩心地善良救下这只河蚌.河蚌为了报答吴氏父子的救命之恩,便化身一位美丽的姑娘,与吴孩相亲相爱,结婚生子。
有一年,淮河发了大水,农民颗粒无收,以打鱼为生的姑娘因帮渔民们打鱼得罪了龙王,再三告戒河蚌不要帮助众人打人否则你就会变成河蚌原形死去,河蚌为了报达乡亲父老,对吴孩说:“我们的缘分天注定时间到了,我该走,我死后你把我的真身里面取出一颗珍珠放在坟头上到时就有很多河蚌出现,可以吃也可以产珍珠卖这样大家的生活就会改变。”
渔民们每次都顺着珍珠的光去打鱼,每天都有很多河蚌收获,渔民回来时都在河蚌姑娘坟上添土,坟越来越大,成了一座小山,取名为“蚌山”。因为蚌山在淮河边上,那里盛产河蚌,河蚌集中的地方,因自古盛产河蚌珍珠而得名,人越来越多都在蚌山周围安家住下来生活.大家广为流传一句佳话: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二岸。后来大家都叫蚌埠。又被誉为“珍珠城”。
二、蚌埠文化历史
蚌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考古资料证明6万年前已有人类在今五河境内活动。距今七千多年前,蚌埠境内已有大量人类定居。现已发现此类遗址数十处。1985年蚌埠北郊吴郢乡双墩古遗址发掘出士了大量的陶器、石器、蚌器和骨器等,陶器上刻画符号近600多种,刻画图像线条流畅、造型生动,纹面陶塑人头像为国内罕见。经鉴定该处为7300年前新石器早中期文化遗址。“夏之兴也以涂山”(《史记》),明确指出了涂山是我国第一个朝代夏文化的诞生地。
《左传》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从涂山里走出“繁华的夏后氏部落与夏朝”即“华夏”,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华夏”二字便成了代表整个国家的名称,华夏族也就成了我国各民族的总称。所以应当说蚌埠这块土地是中华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蚌埠是汉高祖刘邦决战项羽成就帝业的历史重地。今固镇县壕城境内的垓下遗址史称霸王城,是楚汉垓下决战时的古战场。《后汉书 李贤注》:“垓下,高祖破项羽也。”经此一战,项羽乌江自刎,彻底战胜项羽,随后即建立了伟大的汉朝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并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夏朝是中华民族第一个王朝,它的缔造者禹和启皆出自以涂山为中心的蚌埠地区。
蚌埠是我国中华民族原始社会最后一个首领大禹的第二故乡,是他结婚、生子、会诸侯的地方,蚌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启的家乡和诞生地。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发迹于今天的凤阳过去所署是蚌埠地区。时至1912年,津浦铁路全线贯通,蚌埠发展全面提速, 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直属安徽省,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三、蚌埠历史名人 我是蚌埠人弘扬历史靠我们
1.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号燕衡。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宋朝南渡时常氏迁来怀远,到常遇春已经是第七世。其父常六六,母高氏。其妻蓝氏生有三子三女。常遇春字伯仁,生于公元1330年(元朝至顺元年)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23岁时,适值元末,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常遇春适此啸聚绿林草泽中,后在和阳归顺了明太祖朱元璋。
2.大禹
大禹妻子之一的涂山氏为上古时代蚌埠人。五帝之一,因治水有功,被提拔为领袖。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大禹之子,为涂山氏所生。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
3.桓温
东晋谯国龙亢人(今属怀远)。政治家。文学家。威安元年(371)前秦符坚率兵攻晋,屯兵洛涧。温率兵自广陵迎敌,大破秦军。官至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后废司马奕,立司马昱,掌朝中大权。桓冲:东晋怀远人。东晋将领。桓温弟。累迁振威将军、江州刺史。温死,诏拜中将军、扬豫二州刺史,代掌兵权,都督江、扬、豫诸州军事。自请解除扬州刺史职,让谢安执政,并出镇京口等地,与谢安协力防御前秦的进攻。
4.年羹尧
字亮功,号双峰,中国清朝军事人物。原籍凤阳府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同进士出身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雍正二年(1724)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真可谓位极人臣。
5.费聚
字子英,五河(今安徽五河)人,明朝开国将领,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费聚早年便跟随朱元璋,历任承信校尉、永兴翼副元帅、永兴卫指挥使、西安卫指挥使、都督府佥事等职,先后随明军平定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割据势力,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平凉侯。后又随军平定云南,讨平蛮族叛乱,镇守贵州、云南等地。费聚帮助朱元璋成功收编张家堡民兵,使得朱元璋的势力得以扩充。他参加了朱元璋早期立足江南的战争,后又先后随大军平定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割据势力,为明王朝的建立、统一作出了贡献。
6.耿再成
字德甫,泗州五河县(今安徽五河县)人,元末明初将领,泗国公。耿再成是朱元璋的早期武将,投奔朱元璋后于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设伏大败元军,为朱元璋赚的了谈判的资本,令其割据地滁州得以保全。至正十九年(1359年)十一月,攻克处州之后留守,于庆元击败石抹宜孙,以至其战死,从而使处州安定,为朱元璋初期巩固地盘作出了贡献。
四、蚌埠旅游景区 我是蚌埠人宣传家乡靠我们
1.涂山禹王庙
禹王宫,亦称禹王庙、涂山祠,是祭祀大禹和古之神圣母、夏人之先妣“涂山氏女”之地。位于怀远县城东南,淮河东岸的涂山之巅。据《名胜志》唐袁思邈记载:“汉高祖过涂山,命立启王庙,以镇荆山。立禹王庙,以镇涂山。”由此可知,禹王宫始建于公元前195年,庙内主要建筑有禹王殿和启母殿。1982年8月20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5月27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安徽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汤和墓古迹园
汤和墓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曹山南麓,占地54.19亩,是一处依山开凿而建的砖石墓。该墓为长方形石坑砖石结构的多室墓,墓长10.3米,宽5.8米,深6.2米。由前室、后室和一侧室构成,墓前有神道,现长160米,神道两侧有六对石像及一块高6.35米的神道碑。石像及神道碑均保存较好。1982年,汤和墓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汤和墓是安徽目前所知墓主身份最高的明代墓葬,是蚌埠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3.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
简称双墩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是一处距今已有73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遗址保存范围大体上为南北长180米左右,东西宽140米左右,约25200平方米左右,而遗址台地的面积约12000平方米左右。 双墩遗址在1986、1991和1992年先后进行三次发掘,出土了陶器、石器、蚌器、骨角器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陶塑人头像国内罕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双墩遗址出土的600余件刻划符号,是迄今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发现的年代很早、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考古资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探源的重要资料之一。
4.垓下遗址旅游风景区
垓下遗址旅游风景区(国家2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固镇县濠城镇北,以垓下古城遗址为核心,北濒沱河,南临濠城中心镇区,西起夹山口汉墓,东止虞姬湾,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风景区以霸王城为核心,分为入口服务片区、遗址观光片区、历史体验片区和休闲度假片区四个片区。现景区内有霸王别姬雕像、“榆抱桑”连理树、汉井、虞姬浣发池等景点。
五、蚌埠特产小吃 我是蚌埠人推荐小吃靠我们
1.沱湖螃蟹
沱湖是皖北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在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长期综合影响下,沱湖螃蟹被孕育了“青背、白肚、金爪、褐螯”的外观特征和膏丰肉满、壳质脆硬、味道鲜美微甜、营养丰富的独特内在品质。作为沱湖渔民的传统产业,螃蟹养殖的历史悠久,据说,人们认识和食用沱湖螃蟹最早可追溯到汉朝,自明朝洪武元年开始,五河县的沱湖螃蟹和天井湖银鱼就被列为贡品。自2004年以来,沱湖螃蟹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名蟹”、“绿色食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徽名牌农产品”、“蚌埠市名优农产品”、“蚌埠市旅游纪念品推介产品”等称号,中央、省、市领导同志对沱湖螃蟹给予极高评价。
2.烧饼夹里脊
烧饼夹里脊可以说是如今最具蚌埠味的特色小吃,是今天蚌埠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仅因为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更重要的是他反映了蚌埠饮食相互融合,演变,创新的特点。烧饼夹里脊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在是简单的用烧饼夹着肉串了,本身的肉串已经变化的相当丰富,肉串,里脊,猪腰子,土豆片,干子,素鸡,小扁鱼,猪排,鸡排,螺丝肉甚至是香蕉等,而每家店铺还会有自己的特色“蚝油串”,特色酱料和特色烧饼。
3.怀远石榴
怀远县素有石榴之乡的美誉。史料记载:“怀远石榴产于荆涂二山,汉代已有种植。”到明末清初时,怀远石榴面积已遍布涂荆二山,并形成规模。怀远石榴栽培历史悠久,成为怀远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中国四大石榴基地之一,品质名列全国各大石榴产区之首,皮薄、粒大、味甘甜,百粒重、可食率、含糖量高是其显著特点。含糖量为15-17%,平均含酸量为0.55%,百粒重45-71克,可食率55-73%,单果重平均250克左右,最大达800克。品尝怀远石榴,最好的时间正是10月前后。
4.淮王鱼
“淮王鱼”形同“鲶鱼”,头大嘴宽,嘴唇上下各有四根胡须,鱼体呈纺锤形而稍扁,全身色泽鲜黄,光滑无鳞,背鳍带有灰黑斑彩。它还有个学名叫长吻鱿,又名回黄鱼或肥王鱼,是淮河小三峡水域一种特有的名贵鱼种,有水中活化石的美称。据说天然的淮王鱼大的可达20公斤。这种鱼的体色会随着季节和水温变化而呈现淡灰、青白、粉红三色交替变幻,普通状态下,它通体呈青灰色;缺氧状态下,它会全身充血,渐渐变红。缺氧程度越高,充血范围就越大。在《中国菜谱》中,淮王鱼菜名列入其中,称作奶汁淮王鱼。据《寿州志》记载:西汉时,有人把这种鱼献给淮南王品尝,给它取名“回黄”,并经常以此鱼宴请宾客。
5.苔干
苔干,清香脆爽、青素淡雅,有“菜中奇葩”的美称,据史料记载,沱河一带的农民广种苔干始于明末。悠久的栽培历史和高超的技术经验,让这一带的苔干质优色美,远近闻名,广销南北。自清代乾隆时期,苔干成为珍贵的贡品菜。由于皇帝的赞誉,御膳房的厨师此后就将沱河苔干当作珍品,沱河苔干从此被官府列为贡品,名扬四方。
六、蚌埠新徽商文化
1.徽商徽训
包容 和谐 好客 创新 共享
2.徽商精神
品德穿越黄山峰
徽情滋养迎客松
爱国爱家爱众生
品与德 商与信 说与行
3.徽商宗旨
徽商智慧 造福社会
江淮文化 兴我中华
产业报国 使命必达
4.徽商原则
徽商一家 互助利他
资源共享 微笑放下
安全健康 回报家乡
5.徽商梦想
创新徽文化 品质行天下
弘扬徽商之道 健康 幸福 长寿 爱国家(赚大钱)
6.徽商使命
让我们徽商家人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身体上的健康 精神上的愉悦 经济上的富足
家庭上的幸福 生命上的长寿
7.徽商价值观
厚德感恩 学习创新
热情好客 引领时尚
组合共赢 分享绽放
8.徽商之路
在家人员当主任
知识人士当教师
业内人士当老板
中小企业成集团
集团公司来上市
徽商发展要立志
9.徽商礼仪
见面听声开口笑 抱拳握手很重要
老少长辈有孔貌 女土优先问声好
活动宴会穿正装 公共场所要大方
徽商礼仪是文化 世代相传全靠它
安徽新徽商促进会乡友之家欢迎你,真诚的期盼您能够加入我们新徽商大家庭,为全国徽商乡友做一些力所能及有意义的事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