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18-08-28 15:47:29
作者: 安徽新徽商促进会秘书处
来源: 安徽新徽商平台
浏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判断,以及安徽省《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决策,合肥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合肥实际,制定出台了《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简称《高质量发展30条》)和《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简称《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150条》)。在此,安徽新徽商促进会有关专家解读如下:
一、基本原则
一是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统一安排财政预算资金,实行总量控制。
二是聚焦产业,突出重点。政策扶持对象严格限定在实体经济范围内,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纳入政策支持范围,着力加大支持力度。
三是注重精准,提高实效。建立网上申报审核系统,实现了产业政策申报、审核、兑现全程信息化。
四是上下联动,合力支持。加强与省级相关政策的衔接,凡省级政策要求配套跟进的,全部保障到位。
五是激励约束,维护公平。引入诚信管理,明确规定有失信行为的企业不得享受政策。
二、政策基本架构
《高质量发展30条》既是稳定未来三年的政策,又是中期目标发展纲要,凝聚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支持政策,实现全市产业政策“围绕一个纲领,整合数十项政策,汇聚数百个条款”整体发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局面。
“一个纲领”以凝聚了合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战略、任务和政策的30个条款为总纲,引领全市政策资金,集中发力。重要意义在于:
一是明确了核心任务。将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我市核心任务。
二是突出了政策靶向。全市各项产业扶持政策资金均要服从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来谋划和创新政策举措。
三是稳定了政策预期。设置三年有效期,实现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给广大企业稳定的预期。
“数十项政策”就是围绕总纲的具体政策,主要是更加细化地推动各项纲领性目标任务落实。
一是配套《实施细则》。包括先进制造业、自主创新、现代农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支持政策,以及政策兑现方式、申报流程等。
二是各类单项政策。是针对重点方向出台的人才政策、“三重一创”政策、光伏产业政策、新能源汽车政策、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技能强市实施意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等十多个专项政策。
三是各类专项资金。包括重点支持的系列项目经费,如研究院经费、智能语音推广应用经费等。
“数百个条款”是指“数十项政策”中包含的400多个具体政策条款。如:《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150条、人才政策20条、“三重一创”政策19条、光伏政策20条、新能源汽车政策28条、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39条等等。合肥市市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条款总数将达到500条。
三、政策主要内容
(一)《高质量发展30条》。
重点从九个方面进行发力:
1.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主要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支持“三重一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全面落实国家战略,强化县(市)区、开发区战略定位。
2.高水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支持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和量子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设施建设,加快国家级创新平台、创新基地等载体建设,持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3.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推进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产业,以及家电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实施“万千百”智能改造工程,提升制造业企业品质。大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4.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解决融资难问题。
5.全力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大力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培育“庐州英才”和“庐州产业创新团队”。引进产业紧缺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
6.全力促进农业产业兴旺。支持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和新业态。支持加快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等。
7.高水平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促进外向型经济提质增效。培育壮大外贸主体,提升竞争力,支持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
8.高水平建设文化强市。主要是加快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创意载体建设。
9.高效保障政策实施。强化“四送一服”联系包保机制,畅通企业问题受理和解决渠道。打造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
(二)《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细则》。
包括五大政策150个条款:主要是先进制造业、自主创新、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五个方面的具体支持政策条款,以及政策执行部门职责分工、兑现方式和申报流程等。